卢芳国 牢记使命担重担
二十年前,卢芳国庄严地面向党旗、郑重地举起右手,向党作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响亮宣誓。从那时起,她的仰、理想、热血乃至生命,就和党的教育事业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她是沐浴党的阳光而成长的一名共产党员。1982年大学毕业后,卢芳国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此后几十年里,她先后获得了湖南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实验(实训)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2016年当选为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她是与学生血脉相依的老师。“这些学生,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渴望着他们一天天成长成才”。自2008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申报启动以来,卢芳国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创新性课题。实验基地,竞赛现场,到处都是她的奔波的身影。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培养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学问来不得半点忽悠,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下午4:30-6:30是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固定时间,不问寒暑,不关假期。五年来,卢芳国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科研课题5 项,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各级课外科技创新创业竞赛120余人次, 获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等共23项,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等6项,指导本科生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13篇。“看到学生有成绩了,这就是我们做老师最大的快乐。”
她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带头人。三十五年的从教生涯,卢芳国先后承担《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8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她带领同事刻苦钻研、改革创新,因材施教。近5年,团队先后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培育项目、省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等各级教研课题14项,获各级教学成果奖励12项;2008年团队开辟了全国中医院校研发卫生部电子音像规划教材之先河;2009年团队实现了全国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2012年团队成功申报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6年团队成功申报湖南省高校名师空间课堂。“团队优秀,个人才可能优秀;团队进步,个人才可能进步。”
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历史担当和责任,造就了卢芳国今天的优秀品质。作为党代表,她坚定地说:“明天的我,更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健康中国’、为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做贡献。”
王炜 工作是价值和幸福的所在
他是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狂人,也是一名朴实无华的共产党人。他从不在口头上高谈阔论,但他始终将党旗挂在心上,将爱国表现在科研上。他就是药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王炜。
采访王炜老师正逢国庆长假,他在实验楼六楼的实验室门外拿着水杯等我,隔着老远就朝我招手。我一路小跑穿过长廊,刚到他身边站定,他就大步流星地赶去会议室对学生的答辩演示进行指导。据王炜的学生介绍,王炜老师办公室的门很少在晚上十二点之前关过,过年过节也是如此。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事情随时来办公室找我。”当谈及此事时,王炜淡淡地说,“其实这是自己多年来的习惯。”早在求学阶段,他每天都要做实验到凌晨一两点,工作后,更是如此。对他而言,工作承载着他的梦想,寄托着他对生命的渴望,他热爱任何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用王炜自己的话来说,工作已经成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所在。
“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只工作八小时,而应该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你的实验做好了吗?”“还没有,只有一点点了”“还有一点点?你赶紧做,抓紧时间,别总以为时间很多,一溜烟就没了。”王炜是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对学生是如此教育,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作为我校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2011年底,王玮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怀揣了感恩报国之心,带着全家回归培养过他的母校。六年间,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输送20多名学生到海外学习交流;六年间,正是凭着这股只争朝夕的拼劲,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获授权专利4项,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和摘要100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全文60余篇,同时他还是4家SCI杂志的编委,20多家SCI专业杂志的审稿人。
他如一棵树,扎根于中医药,不为烈日而动,不为风雨所摇,不忘初心,躬身力行,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奋斗不止!
刘伟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刘伟,2015年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入我校工作,近三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计算机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40多项。
2015年,刘伟率队参加湖南省第11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但因我校参赛队伍基础薄弱,最终无缘奖牌。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首战的惨淡结局还是引起了他的深刻思考,“我们的学生真的就比那些名校的学生差吗?不!刘伟绝不认这输。
一个普通的暑假,刘伟带着学生刷完了成百上千道全英文试题。而一场不过短短十分钟的答辩,他们更是演练了无数次。刘伟除了要带队比赛外,还承担了许多科研和教学任务,他曾笑谈“之前一周熬两三个通宵都没事儿,现在不行了。”学生们也表示“他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永不停歇。即使在凌晨两三点给他发‘求助信息’也能经常能够及时得到回复。”在经历了漫长的努力之后,今年他终于带着自己的弟子站上了2017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领奖台,笑傲群雄。
纵然从事着一两个月只能休息三四天的高强度工作,刘伟却甘之如饴。但无论是为了专业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绩,他都希望现状能够有所改变。“学科竞赛不仅需要学生团队,更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但现在很多时候只有我一个指导老师,有时确实会有分身乏术的感觉。我希望能在学校的支持下打造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对于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期望,刘伟绝不仅限于此。“我特别希望我们学校也能承办一次全国性的大学生计算机类比赛,不仅能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而且还可以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如果能给我们配备一个专门的学科竞赛场地,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和管理等相关事宜那就更好了。”
对于“计算机+中医药”模式的运行,他认为:“作为中医药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我们一直在尝试将计算机与中医药结合起来。在2017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我们就是凭借《中诊小助手》APP斩获了国家三等奖。此外,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中医药和计算机合适的交叉点,在适当的契机,为大家呈现一个‘互联网+中医药’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尺讲台上,他化作春泥、甘为人梯;一方赛场旁,他神采奕奕、雅人深致。初心不改,只为“计算机+中医药”的灿烂天!
孟瑛 空谷幽兰 宁静致远
“兰台”,是古代掌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省别称,人们将这个散发陈酿幽香的美词代指档案,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之为“兰台人”。无论档案中蕴藏的历史如何惊天动地,每一位兰台人都是默默无闻的守卫者。作为一名机要保密干部,孟瑛的工作之一是将机要保密文件的管理做到严谨有序,确保处理规范、高效,无失、泄密事件,2009、2011年,我校先后被省国家保密局评为“湖南省年度保密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省教育厅、省国家保密局评为“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档案馆人员不足,档案的清点、归档、入库、编目等工作都是孟瑛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的。从2007年算起,已有10年的暑假都是在档案室里度过,于炎炎盛夏,在方寸之间,踏实勤恳地整理档案信息。“梅花香自苦寒来”,2016年,档案馆建设纳入了校“十三五”三馆建设的专项规划中并单独成立了档案馆。2017年共完成进馆资料的整理700余卷,整理纸质档案4000余份、扫描文件近2000份、录入档案信息资料7000余条、提供1200余卷次各类档案的查阅服务……
近年,来查询、利用档案的人越来越多,档案馆要不断进行搜集工作、持续开发利用、实现档案目录和全文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没有丰厚收入,却总能从“历史巨著”的高度守护这份精神财富,没有位高权重,却总能心平气和、怀着不计得失之心默默工作,与档案的不解之缘中凝聚着孟瑛多年如一日的消融于卷册中的执着奉献。由于人员编制少,事务却越来越多,孟瑛深感责任重大,“在平凡的岗位上,带着责任认真工作”是她的信条,也是她总能做到“快乐工作”的力量源泉,每当查档者焦急而来,满意而归时,她都能从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中获得成就感。
此外,孟瑛在党委(学校)办公室的其它日常工作上也是恪尽职守,坚持“服务第一”,她态度和蔼、待人耐心,无论上班还是加班,总能看到她幽兰般的笑容;她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业务能力,把挑战作为磨炼的机遇,使办公室工作始终朝着“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办有效、服务到位”的目标努力。正值十九大召开之际,孟瑛认为这是一次关乎中医梦、大学梦的机遇,作为中医药事业建设者中的一员,要坚守本心,耐得住寂寞,为建成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刘洁 助力岐黄传远邦
“我们是活跃在最基层的外交官,愿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尽绵薄之力”。2010年,24岁的刘洁硕士学位后进入我校工作,决意全身心投入到外事工作中去。“外事无小事”,任职以来她一直秉承这个理念。目前,我校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卢森堡中医药中心” 合作专项中,要从全国13所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对于零经验的刘洁团队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作为项目执行人,刘洁尽心尽力完成了执行、结项、新项目申报等工作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成功入选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近两年,在刘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外事科逐步增加了如“国家级高端引智项目”“国家科教文卫引智工作项目”“优秀本科生项目”“亚非青年科学家来华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促进了更多境外优秀专家“走进来”和我校优秀本科生、杰出骨干教师“走出去”,对校(院)国际化发展和杰出青年学者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载春秋,再无寒暑假。大学出境出国工作需要报批的材料要求不仅精准且手续繁多,她克服困难,熟练掌握了报批流程与签证工作。即使寒暑假,也惦记着批文是否下发、公务护照是否办理妥当。七年里,累计完成48批次、120余人次因公出境的政府审批及签证业务,完成近600余名教师的校内审批手续。刘洁说:“等待一个团的批文下发比中彩票还要开心,每完成一次出国团组的手续办理都非常有成就感。”
外事工作让我校的中医药教学与科研成果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在外国友人中塑造了我校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刘洁本人也因工作突出获得了“优秀工作者”称号。工作之外,刘洁也致力于外事工作理论素养的提高,她参与撰写的论文《略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优秀论文奖。我们需要这样的默默坚守,让中医药不断成为应对全人类健康问题的“济世良方”。
谭细辉 知天命未伏枥记初心任弥坚
1995年开始从事餐饮工作,2006年来到含浦食堂,谭细辉一干就是十年。如今这一本本详尽台账、一个个崭新窗口、一张张满意笑脸都是谭细辉辛勤付出的结果。她自己也感慨道:“自己的压力大,管理的点多面广。” 但食品安全始终是她心中绷紧的一根弦。她从原材料抓起,大众物资如米、面、油等坚持统一采购,对三无产品、一些无法检测质量的如腊制品之类的产品一律不允许进入食堂;所有肉类都要有检疫标志;不允许出现剩菜剩饭贩卖的情况;对责任事故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确保食品安全。十年来,学校从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她严格监督每个菜品的价格,所有商品全部由食堂管理部门统一标价,确保物价稳定。十年来,米饭价格仍维持在0.2元/两。她要求管理人员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不断提升环境质量,确保环境优良、学生满意。十年来,食堂供应窗口从6个增加到了62个,学生好评如潮。
谭细辉在工作中严格管理,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她要求管理人员廉洁、节约、各项工作都要公开透明。她积极地带领团队进行改革发展:形成了菜品创新研发团队,及时对菜品进行更新;把所有管理工作精细化,进行量化考核,现已形成6本管理丛书;大胆规划,将食堂不仅用于就餐,还努力供给学生们进行学习、活动。面对食堂出现的问题,谭细辉总是在第一时间寻求解决办法,例如就用餐高峰时期人员拥堵的问题,她就从快速打餐,增加窗口,设置入口和出口等方面寻找解决办法,在硬件设施有限的情况下把拥挤降到最低。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她说:“我花在个岗位上的精力远远超过对我女儿付出的心血。”她对学校食堂这些年的良好发展感到欣慰,她正在努力培养接班人,希望将含浦食堂打造得更加辉煌。
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默默奋斗的缩影,正是有了这些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每一个师生每日的健康饮食,才有了不断向前发展的湖南中医药大学。
马改红 八年坚守 深耕细作
“我将人生中最美好、最有激情、最有想法的八年时光,都倾注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这是我的事业,它已经和我的生活相融在一起。”
2009年盛夏,21岁的马改红本科毕业后,毅然走上了护理学院学生科辅导员这个岗位。栾树红了灯笼,春往秋来八个冬夏,马改红始终秉承着“仁爱快乐”的工作理念,坚守在辅导员的岗位上。
她是学生心中的无所不能的“马总”。2009年秋,一位双亲亡故、贫苦无助的学生来到护理学院,马改红当即向她敞开了温暖的怀抱。在该生的本科学习期间,马改红辅导她的学习,帮她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赠予她生活用品,甚至在春节期间,邀请她到自己家中过年,给予她家的温暖。毕业后,又帮助她顺利找到了工作。每年节假日,马改红都会收到学生们的各式祝福,而这些祝福的背后,是无数爱的故事与珍贵情谊。
“我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辅导员。”马改红满怀憧憬的描述。湖南省辅导员老师年度十大人物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她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高级就业指导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成立了“职梦起航人文就业小讲堂工作室”,在成长辅导室为全院学生做就业辅导,为300余名学生开展“成长辅导”,帮助护理学子实现天使职业梦。她还结合护理专业特色,申报多项课题,完成数篇论文,并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中屡次获奖。天道酬勤,马改红本人也荣获“湖南省辅导员老师年度十大人物。”
“知足者常乐,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是马改红的工作中常用来激励自己的一句话。做学生工作,耗时耗力,甚至枯燥乏味,马改红笑谈自己的坚持,将之比作“阿Q精神”,而我们也正需要这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