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
[念念不忘]
1960年设立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65年省中医药研究所整体并入,1972年重新分出恢复原建制,1979年成为全国首批取得中医类研究生学历教育资格的院校。在合并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与省中医药研究院之后,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
六十年的几经波折便化为这短短的几行落于纸上。我们只能在这字里行间如雾里看花般着感受历史,总觉得恍如隔世,先辈建校不易的朦胧画面仍使我们浩叹不已。
什么是湖中大?
大概是后来从书中知晓的,范仲淹所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只因良相良医均可救世救人,古今之情原是相通。亦或是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不间断坚持医疗实践,老师倾囊相授,学生孜孜不倦。又或许是岳麓脚下,新月湖畔,樱花大道上披星戴月的日子。
自建校以来,学校不乏熊继柏、刘祖贻这样的国医大师,亦有张涤此类青年名医。回顾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抗疫过程,许多来自我校的中医全程参与,从治愈的结果来看,中医的作用是显著的,是不可或缺的。毕业季,一批批湖中大学子以此为梦想的出发点,或进修深造,或奔赴岗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各地展现湖中大的风姿,贯彻着湖中大的精神,将先辈们建校的初心一代代地传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但行好事]
开学之初,曾于新月湖畔偶遇一景,大有感触。夏末秋初,长沙多雨。敬师亭中一前辈执卷背之,亭外是漫天的风雨。霎时间想起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后来,当自己融入校园,才发现这不过是湖中大学子的日常。不论亭外雨声如何霹雳,亭中人自可泰然处之,求自己的学,悟自己的道,心静之处自是繁华绝尘处。莘莘学子以这种淡定从容的姿态充实自己的知识,磨炼自己的心性,只为日后穿上白大褂,踏上征途,迈上战场能够从容挥剑,不求“无仕杏坛称国手”只求“敌疾黄齑消百病”。
最初,我们踏进湖中大求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或阴差阳错,或得偿所愿,然而殊途同归,我们最终携手并进。这一路有军训时炎炎夏日流过的汗水,有思念家乡夜不能寐的泪水,有初见百团大战的新奇,有次次团建形成的熟络,有临近期末的慌乱,亦有成绩出来后的释然。从刚入校初见的扭捏,到现在的心照不宣,我们收获友情、爱情和一切美好。
这一路上我们磕磕绊绊砥砺前行,怀揣着心中的理想,凭着一腔赤诚懵懂着寻着前人的足迹往前追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爱无反顾]
我爱湖中大的天空。忘了秋末的哪日,自习归来,走到早已熟稔的路口,碰巧抬头便见到了满天的云彩被霞光染上色,风将云朵塑成了各种形象,玩心顿起,拉着身边的伙伴依着云朵的轮廓勾画出角色,平日里的教学楼成了道具,任由我们安排了一出舞台剧。自此每每路过那路口,习惯性地抬头。夏日晚霞,冬日星空,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爱湖中大的夜晚,陪伴我两年的夜。地处繁华省会--长沙,却又能守得一方质朴。背着书包的学子、拿着公文包的教授随着夜幕逐渐隐秘,偶见临近小区的居民摇着蒲扇结伴乘凉,自习室的灯光照着路边执手的情侣,湖畔背书那些人早已移步图书馆,聚餐的吃着堆成山的小龙虾,谁给你剥过虾壳,你又给谁剥过。
这个校园见证懵懂的蜕变,见证我们的青春和热泪盈眶。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这个词,出自清华大学的校歌。前些年同名电影上映,导演在放映结束后说了句:“爱会找到爱”。医者仁心,从古至今传承的从来不只是医术。这种善意的延续,跨越时代,跨越国界。“时代”是一个又一个接力发光的人,“民族精神”也就是靠着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也与湖中大的校训“文明、求实、继承、创新”不谋而合。
西医与中医同时在湖中大这方土地上绽放,两两相望,总有一种和谐的禅意。学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116项,获湖南省发明奖二等奖1项;立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00余项,其中“973计划”计划项目14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项。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50余项,省级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针灸推拿临床操作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护理学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中医院校“远志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5.61%,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湖中大在每一届湖中人的热爱中历经六十载,以初心迎来新生,毕业的学子们带着祝福去往远方践行着湖中精神。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